计算机网络第一章阅读笔记
五层因特网协议栈
因特网协议栈 | 作用 |
---|---|
应用层 | HTTP SMTP FTP DNS 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使用应用层协议进行通信 ,其分组称为报文message |
运输层 | TCP和UDP, 提供了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服务,其分组称为报文段segment |
网络层 | IP, 负责将数据报独立地从信源发送到信宿 ,其分组称为数据报datagram |
链路层 | 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成合适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输,帧frame |
物理层 | 负责将比特流在结点间传输,即负责物理传输 |
七层ISO OSI参考模型
名称 | 作用 |
---|---|
应用层 | |
表示层 | 使通信的应用程序能够解释交换数据的含义:数据压缩、数据加密、数据描述 |
会话层 | 会话控制和同步 |
运输层 | |
网络层 | |
链路层 | |
物理层 |
接入网
家庭接入
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电缆、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拨号、卫星
企业(家庭)接入
以太网、WiFi(基于IEEE802.11技术的无线LAN接入)
广域无线接入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LTE(“Long-Term Evolution”)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网络链路和交换机移动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
分组交换
源将长报文划分为较小的分组(packet),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
- 存储转发传输(store-and-forward transmission):交换机能够开始向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受到整个分组
- 排队时延和分组丢失
- 转发表和路由选择协议
缺点:不适合实时服务,端到端时延不可预测
优点:提供了更好的带宽共享;比电路交换简单有效,成本低
电路交换
在端系统通信期间,预留了端系统间沿路径所需要的资源
分组交换时延
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该分组去向
排队时延:分组在链路上等待被传输
传输时延:将分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的实际时间
传播时延:比特从链路起点传输到终点所需时间